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行业分析
卫星定位应用产业是是国际八大无线产业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发展得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据权威机构预测,其生命期至少还有50年,其它高技术与之相比望尘莫及。目前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和中国北斗,我国作为卫星定位应用大国,从应用规模与数量和深度与广度而言,不仅在发展中***中居首,且在全世界名列前茅。2000年,***将“卫星导航应用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列入了“十五”计划,并在2000年内成功发射了***颗和第二颗“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卫星,这是我国开始进入卫星定位应用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迎来了中国卫星定位应用产业的一轮发展高峰。
卫星定位应用系统能够有效获取位置、速度、时间和传感信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并成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之一,由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价格合适,所以能很好的与其它系统结合,形成大量的新应用、新产品,迅速的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当前普遍认为智能交通是物联网应用最有条件先行突破的领域,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是物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典型运用,正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的***,是物联网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一、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介绍 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采用了***的GPS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RS/GSM 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IS 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大容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等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同时尽可能多的采集并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图形和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列表,从而提高车辆营运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够实现对车、船等移动目标的精确定位、跟踪及控制,具有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强、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基本用途有:车辆实时定位、车辆监视控制、车辆调度管理、车辆报警处置、网上查车服务、短信语音通信。适用于城市、地区、以及全国联网使用,适用于政府、集团、企事业单位以至私家车辆用户使用。它能监控车辆违章行驶、提高车辆营运效率,增加车辆营运经济效益,促进我国车辆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服务对象可为:物流运输车辆、公交车辆、出租车辆、公安车辆、消防车辆、急救车辆、边防车辆、应急指挥车辆、贵宾车队、私家车辆等。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可为不同用户、不同用途的车辆提供不同的特殊使用功能。
GPS 车辆监控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定位部分、通信部分和监控部分。定位部分主要用来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 通信部分作为用户和监控中心沟通的媒介, 而监控部分则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安装在车辆上的GPS 接收机根据收到的卫星信息计算出车辆的当前位置,通信控制器从GPS 接收机输出的信号中提取所需要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结合车辆身份等信息形成数据包,然后通过无线信道发往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主站接收子站发送的数据,并从中提取出定位信息,根据车辆的车号和组号等,在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同时,控制中心的系统管理员可以查询车辆的运行状况,根据车流量合理调度车辆。
二、***政策为行业所带来的机遇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车辆迅速增加,如何预防运输车辆超载超速、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驾乘人员违反交通法规,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业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运输企业对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安全监控也越来越重视。
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标准的行驶记录仪。由于行驶记录仪属于事后分析性产品,无法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无法满足当前对和谐交通的要求,因此,各省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GPS行车记录仪等政策。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并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意见的第三条第三款指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 09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在杭州市组织召开了苏、浙、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推进会,之后各地不断地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基础工作,提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水平。09年3月,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整个规划从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趋势分析入手,通过明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物流振兴的主要任务和步骤。
2011年12月31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不超过2.2,下降1.0以上;营运车辆肇事导致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下降1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要求在公路客运和旅游客运车辆、校车、重中型货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客货运输车辆上全面安装使用符合标准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建立符合标准的运输企业监控平台及省、市、县三级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平台(或监控端)。通过运输企业内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安全监管部门加强综合监管,公安部门加强执法,实现对客货运输车辆的综合管理。
规划同时指出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为此,要求全面提高校车安全保障水平,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专业运营的原则,研究制定扶持和鼓励校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至2015年,公路客运车辆、校车动态监管装置安装使用率达100%,重中型货运车辆动态监管装置安装使用率达95%,90%的货运企业建立监管机制,建成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国75%的设区的市和60%的县建成动态监管平台。可以看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车辆卫星定位应用行业必将在***政策引导下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以上信息由东莞市之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文由之诺电子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http://www.czngps.com/